“三個自主”賦能語文高效課堂
http://www.0596jiaxiao.com2024年01月19日 10:21教育裝備網
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始終是貫穿課堂教學改革的一條主線。筆者圍繞讓學生“學會學習”,優化語文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自主質疑,讓學生成為“研究者”
在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式”教學中,一堂課下來,學生始終被教師牽著走,走不出教師的思維定式。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薄耙伞笔墙涍^深入思考、主動探求產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源于對所學知識的疑問探究。教師可讓學生自主質疑,形成眾多問題,然后根據課文教學重難點進行整合,提煉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再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圍繞核心問題進行思考,通過討論交流、觀點陳述,達到強化思維訓練的目的,讓每一位學習者都能成為研究者。
比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教學中,在自主學習環節,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每人提三個以上問題。雖然多數學生提的問題水平不高,但通過這個環節他們基本上能畫出重點詞句,找出不理解之處,并能大膽質疑。在基本疏通課文內容后,我讓學生將課文中的難點或疑點集中起來,仔細地研讀和討論: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為什么說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為什么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學生們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情境。在質疑過程中,我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從形象上感知圓明園的輝煌,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熱情。各學習小組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尋找依據,回答問題,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鍛煉。
自主探究,讓學生成為“學習者”
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和空間,讓學生充分享受閱讀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經歷發現知識、思考問題、尋找規律、概括結論、提出疑問乃至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到見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的熱情。
比如我在教《春》一課時,其中一個環節是這樣設計的:一是以“你們喜歡春這個季節嗎”的提問推動情感的自我選擇;二是以“你覺得哪一段寫得最好,說說好在什么地方”的提問觸發學習內容的自我選擇;三是通過“說一說自己對這一課學得怎么樣”引導對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的自我評價;四是通過“說一說學了《春》后體會到了什么”提升學習的自我體驗。
這種設計使每一名學生都能進入自主學習的角色中,每名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獨立或合作完成任務。擅長語言表達的學生可以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春天美景;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畫一畫自己眼中的春天美景;喜歡收集資料的學生可以課前查找有關春天的圖片資料;喜歡朗讀的學生可以盡情地讀一讀,還可以對比閱讀一下其他作家寫的有關春天的文章。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也不一樣。教師應尊重學生認知風格和學習方式的差異,為自主探究學習創造條件。
自主對話,讓學生成為“發現者”
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和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解疑釋惑、清除障礙,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掌握閱讀、理解、分析的方法,為學生擁有個性化思考、發表獨特見解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在逐字逐句閱讀教材、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應把教材內容的重點字、詞、句用筆圈畫出來,圈畫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思考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這些零散的信息之間有什么關系。教師要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反思上,一思“這樣理解課文對嗎”,二思“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理解課文”,三思“剛才的理解是否符合文本要義”。反思活動愈全面愈深刻,與文本的對話也愈深入。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借助學生活動,包括搜集課文相關知識、改編課本劇和探究活動等形式,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細節,感受作者在文本中的情感,產生與文本情感同振共鳴的效果。
如教學《大瀑布的葬禮》時,我對文本進行了拓展:“假如你是伊泰普水電站的站長,或是設計者,是周圍的工人,是曾經的亂砍濫伐者,參加了這樣一個葬禮,你的心里有何感受?”這一設計引導學生對人類和大自然中一切生命體的關系進行深層思考。學生由大瀑布聯想到自然界的一切動植物,聯想到身邊的人和事。學生領悟到自然界的動植物是鮮活的生命,是人類的朋友,保護它們,實際上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經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后,學生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這一堂課既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ㄗ髡邌挝幌瞪綎|省濟南市萊蕪陳毅中學)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